一则典故传千年 愚公移山精神——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0-16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自济源东进入市区,路边的一行红色大字跃入眼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最早是见于《列子·汤问》的一则古老寓言,讲述的是愚公锲而不舍、挖山不止的故事,诠释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发图强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创业精神的卓越代表。”中共济源市委党校副校长赵艳说。

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致闭幕词时引用了愚公移山的典故,既表达了坚持抗战到底和建立新中国的信心和决心,又实现了愚公移山从神话故事到民族精神的升华、从优秀传统文化向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转变。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挥笔写下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批语,鼓舞中国人民抒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

伟大的精神,总是在鲜活的实践中得以发扬光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把愚公移山精神视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创业精神的卓越代表,进一步丰富了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推动了愚公移山精神的创新性发展。

愚公移山,一则寓言,一种精神,传承千年,历久弥坚。“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愚公移山精神更是济源的城市精神。”济源人谈起这个话题充满自豪和骄傲。

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河防堡垒”杜八联,到留庄“英雄民兵营”;从修建引沁济蟒渠,到水洪池村十年修一路;从创办闻名全国的“五小工业”,大力兴办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到在市场洗礼中做大做强;从实现由县到县级市再到省辖市的体制跨越,到全面深化改革在全国、全省的试点先行,深刻体现了筚路蓝缕、毕力平险的愚公移山精神,体现着济源人民披荆斩棘、挖山不止的韧劲和品格。

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称号;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获批,迎来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在愚公移山精神的激励下,济源逐渐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经济更加强盛,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

今日之中国,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新的长征路上,更需要坚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实发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先锋作用。”赵艳说。

“对于济源而言,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传承愚公移山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抓住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重大发展机遇,当好转型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急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奋力谱写新时代济源出重彩的绚丽篇章。”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史秉锐说。

(来源:河南日报)